English

裘盛戎的“琢磨”

●戏迷琐记
1998-07-24 来源:生活时报 ●山木艮 我有话说

王泉奎在《打龙袍》中上场唱的流水板:“忽听万岁选包拯,午门来了放粮臣,撩袍端带我把龙廷进”,直到最后“进”字走鼻音拖腔,是一气呵成的,显得底气也足。裘盛戎底气不够,所以他把“撩袍端带我把龙廷进”这一句掰开来唱,多留了气口,既躲开了鼻音,也解决了底气不足的问题。

然而有时他演得又像是底气十足。《连环套·盗马》一折,第一场上唱:“巧装改扮下山岗,山洼一带扎营房,某这里趁月光暗暗地前往”,他在“前”字上提着气唱,拖一个长腔,同时走一个大圆场,而后在“往”字上收住。这样演,既好听,又好看,既符合一路疾行的情境,又显得底气很足。他在“暗暗地”后面一停的时候便换了一大口气,在“前”的尾音中又偷一口气再出“往”字,不露痕迹,十分自然,十分精彩。

裘盛戎有句口头禅,“让我琢磨琢磨”。他善于琢磨,即善于开动脑筋,结合剧中人物情境,结合演员本人条件,琢磨如何改进,如何加工,精益求精,遂把花脸演唱艺术推向空前的高峰,并且形成“无净不裘”的盛况。

“无净不裘”,说明裘派艺术后继有人。这就大大减轻了老裘迷的失落感。裘派传人,在过去的这一时期内,以方荣翔最好,可惜也早逝了。最后一次听他,是他来京参加袁世海的一次纪念演出,他演《连环套·坐寨》一折。他的嗓音比裘盛戎窄,但唱法更讲究,有几个细致的地方,和裘盛戎不全一样,处理得更好听。学裘(岂止学裘)不能只求学得“像”,要学他的善于琢磨,精益求精,学得青出于蓝,才是真正继承了裘派的精髓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